分歧跨越奇点攻略,分歧:跨越奇点攻略

tamoadmin 游戏交流 2024-05-23 0
  1. 问个关于相对论的问题!!
  2. 《从0到1》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3. 奇点处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那要怎么研究?
  4. 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
  5. 宇宙没有边界,在宇宙中真的会有神吗?

宇宙起源的问题有点像这个古老的问题: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换句话说,就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关于宇宙是否并如何启始的争论贯穿了整个记载的历史。基本上存在两个思想学派。许多早期的传统,以及犹太教、***教和***教认为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这个数目是由把在旧约圣经中人物的年龄加起来而得到的。)承认人类在文化和技术上的明显进化,是近代出现的支持上述思想的一个事实。我们记得那种业绩的首创者或者这种技术的发展者。可以如此这般地进行论证,即我们不可能存在了那许久;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应比目前更加先进才对。事实上,圣经的创世日期和上次冰河期结束相差不多,而这似乎正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的时候

另一方面,还有诸如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一些人,他们不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他们觉得这意味着神意的干涉。他们宁愿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某种不朽的东西比某种必须被创生的东西更加完美。他们对上述有关人类进步的诘难的回答是:周期性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难重复地使人类回到起始状态。

分歧跨越奇点攻略,分歧:跨越奇点攻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种学派都认为,宇宙在根本上随时间不变。它要么以现在形式创生,要么以今天的样子维持了无限久。这是一种自然的信念,由于人类生命——整个有记载的历史是如此之短暂,宇宙在此期间从未显著地改变过。在一个稳定不变的宇宙的框架中,它是否已经存在了无限久或者是在有限久的过去诞生的问题,实在是一种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任何一种理论都对此作解释。1781年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写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也是非常模糊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他在这部著作中得出结论,存在同样有效的论证分别用以支持宇宙有一个开端或者宇宙没有开端的信仰。正如他的书名所提示的,他是简单地基于推理得出结论,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管宇宙的观测。毕竟也是,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有什么可供观测的呢?

然而在十九世纪,证据开始逐渐积累起来,它表明地球戏及宇宙拭其他部分事实上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地学家们意识到岩石以及其中的化石的形成需要花费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这比创生论者计算的地球年龄长得太多了。由德国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破尔兹曼提出的所谓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宇宙中的无序度的总量(它是由称为熵的量所测量的)总是随时间而增加,正如有关人类进步的论证,它暗示只能运行了有限的时间,否则的话,它现在应已退化到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万物都牌相同的温度下。

稳恒宇宙思想所遭遇到的另外困难是,根据牛顿的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每一颗恒星必须相互吸引。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们怎么能维持相互间恒定距离,并且静止地停在那里呢?

牛顿晓得这个问题。在一封致当时一位主要哲学家里查德·本特里的信中,他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有限的一群恒星不可能静止不动,它们全部会落某个中心点。然而,他论断道,一个无限的恒星***不会落到一起,由于不存在任何可供它们落去的中心点。这种论证是人们在谈论无限系统时会遭遇到的陷阱的一个例子。用不同的方法将从宇宙的其余的无限数目的恒星作用到每颗恒星的力加起来,会对恒星是否维持恒常距离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现在知道,其正确的步骤是考虑恒星的有限区域,然后加上在该区域之外大致均匀分布的更多恒星。恒星的有限区域会落到一起,而按照牛顿定律,在该区域外加上更多的恒星不能阻止其坍缩。这样,一个恒星的无限***不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如果它们在某一时刻不在作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会引起它们开始朝相互方向落去。另一种情形是,它们可能正在相互离开,而引力使这种退行速度降低。

尽管恒定不变的宇宙的观念具有这些困难,十七、十八、十九甚至至二十世纪初斯都没有人提出过,宇宙也许是随时间演化的,不管是牛顿还是爱因期坦都失去了预言宇宙不是在收缩便是在膨胀的机会。因为牛顿生活在观测发现宇宙膨胀以前的二百五十年,所以人们实在不能责备他。但是爱因斯坦应该知道得更好。他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预言正在膨胀。但是他对稳恒宇宙是如此之执迷不悟,以至于要在理论中加上一个使之和牛顿理论相调和并用于抗衡引力的因素。

1929年埃德温·哈勃的宇宙膨胀的发现完全改观了有关其起源的讨论。如果你把星系现在的运动往时间的过去方向例溯,它们在一百亿和二百亿年前之间的某一时刻似乎应该重叠在一起,在这个称为大爆炸奇点的时刻,宇宙的密度和时空的曲率应为无穷大。所有的已知的科学定律在这种条件下都失效了。这对科学是一桩灾难。科学所能告诉我们的一切是:宇宙现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过去是处于那种形态。但是科学不能解释为何它在大爆炸后的那一瞬间是那个样子的。

这样,许多科学家对此结论感到不悦就毫不足怪了。为了避免存在大爆炸奇点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具有开端的结论,人们进行了若干尝试。其中一种称为稳恒态理论。它的思想是,随着星不互相分离而去,由连续产生的物质在星系之间的空间中形成新的星系。这样宇宙就多多少少以今日这样的状态不但已经存在了,而且还将继续存在无限长时间。

为了使宇宙继续膨胀并创生新物质,稳恒态模型需要修改广义相对论。但是所需要的产生率非常低:大约为每年每立方公里一个粒子,这不会和观测相冲突。该理论还预言了,星系和类似物体的平均密度不但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必须是常数。然而,由马丁·赖尔和他的剑桥小组进行的***系外射电源的普查显示,弱源的数目比强源的数目多得多。人们可以预料,弱的源在平均上讲应是较遥远的。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许我们正位于宇宙中的一个强源不如平均源频繁的区域;或者过去的源的密度更高,光线在离开这些源向我们传播时更遥远的距离。这两种可能性没有一种和稳恒态理论相协调,因为该理论预言射电源密度不仅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必须为常数。1964年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从比我们的***系遥远得多的地方起源的微波辐射背景,这是对该理论的致命打击。它具有从一个热体发射出的辐射的特征谱,尽管在这种情形下热这个字根本不适合,因为其温度只不过比绝对零度高2.7度而已。宇宙是一个既寒冷又黑暗的地方!稳恒态理论中没有一种产生具有这种谱的微波的合理机制,所以稳恒态理论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1963年两位俄国科学家欧格尼·利费席兹和伊萨克·哈拉尼科夫提出另一种思想,企图用来避免大爆炸奇性。他们说,只有当星系直接相互接近或离开时,它们才会在过去的一个单独的点上相重叠,才导致无限密度状态。可惜的是,星系还多少具有一些侧向速度,宇宙早斯就可能存在过这样的一种收缩相,这时,星系虽然曾经非常靠近过,却能设法避免互相撞击。然后宇宙会继续重新膨胀,而不必通过一种无限的密度的状态。

当利费席兹和哈拉尼科夫提出其设想时,我正是一名研究生,亟需一个问题以完成博士论文。因为是否有守大爆炸奇点的问题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关系重大,所以它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和罗杰·彭罗斯一道发展了一套数学工具,用以处理这个以及类似的问题。我们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任何合理的宇宙模型都必需起始于一个奇点。这就表明,科学能够预言,宇宙必须有一个开端,但是它不能够预言宇宙应如何启始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必须求助于上帝。

审察人闪对奇性看法的变化是十分有趣的。当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时,几乎没人认真地看待之。现在,作为奇性定理的一个结果,几乎无人不信宇宙是从一个奇眯起始的,物理定律在该处失效。然而,现在我认为,虽然存在奇点,物理定律仍能确定宇宙是如何起始的。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被称为经典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没有顾及这个事实,即粒子不具备精确定义的位置和速度,由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位置和速度的小范围内被“抹平”,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我们同时既测量又测量速度。因为正常情形下时空的曲率在和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相比较时非常大,这些以我们没什么影响。然而奇性定理指出,在现在的宇宙膨胀相的开端,时空被高度地畸变,并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径。不确定性原理在这种情形下变成非常重要。这样,广义相对论因预言奇性而导致自身的垮台。为了讨论宇宙的开端,我们需要一种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

那种理论便是量子引力论。我们尚未知道正确的量子引力论应***取的准确形式。我们此刻所拥有的最佳候选者是超弦理论,但它仍有许多耒解决的困难。然而,人们可以期望,任何有前途的理论都应具有某些特征。其中之一便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引力效应由被物质和能量所弯曲甚至卷曲的时空来体现。物体在弯曲空间中沿着最接近于直线的轨迹运行。然而,由于时空是弯曲的。所以它们的路径就显得是弯折的,正如同被引力场所弯折的似的。

另一种在这个终极理论中可以预料的要素是里查德·费因曼的设想,即量子理论可以表达成“对历史的求和”。该思想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成,每颗粒子在时间中走过任何可能的路径或历史。每一路径或历史具有依其形状而定的概率。为了使这种思想可行,人们必须考虑在虚时间里发生的历史,而不是在我们感受生活于其中的实时间城发生的历史。虚时间听起来有点像是科学幻想的东西,其实它是定义得很好的数学概念。它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认为是和实时间成直角的时间方向。人们把所有具有某种性质粒子历史,譬如讲在某些时刻通过某些点的历史的概率加起来。然后应把这结果延拓到我们在其中生活的实的时空中去。这不是量子力学的最熟知的手段,但它给出和其他方法得到的相同结果。

在量子引力的情形下,费因曼的对历史求和的思想牵涉到对宇宙的不同的可能性的历史,也就是对不同的弯曲时空的求和。这些代表了宇宙和它之中的任何东西的历史。人们必须指明,在对历史的求和中,应包括哪些种类的弯曲空间。这种空间种类包括具有奇性的的空间,则该理论就不能确定这类空间的概率。相反的,它们必须以某种任意的方法被赋予概率。这意味着科学不能预言时空这类奇性历史的概率。这样,它就不能预言宇宙应如何运行。然而,宇宙可能处于由只包括非奇性弯曲空间的求和所定义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科学定律就把宇宙完全确定,人们就不必吁求宇宙之外的某物来确定宇宙如何启始。由只对非奇性历史的求和确定宇宙的状态有点像一名醉汉在灯柱之下找他的钥匙:这儿也许不是他遗失之处,但是这儿是他可能找到的仅有的地方。类似的,宇宙也许不处于由对非奇性历史求和定义的状态,但这是科学能预言应当什么样子的仅有的状态。

1983年詹姆·哈特尔和我提出,宇宙的状态应由对一定种类历史的求和给出。这类历史由没有奇性的,而且具有有限尺度却没有边界或边缘的弯曲空间组成。它们像是地球的表面,只不过多了两维。地球的表面具有有限的面积,但是它不具有任何奇性、边界或边缘。我曾经用实验验证过这一点。我作过环球旅行,而没有落到外面去。

哈特尔和我所做的设想可以被重新表达成: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只有当宇宙处于这个无边界状态时,科学定律自身才能确定每种可能历史的概率。因此,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已知的定律才会确定宇宙应如何运行。如果宇宙处于任何其他的状态,则历史求和中的弯曲空间的种类就要包括具有奇性的空间。人们必须求助于已知科学定律以外的某种原理,才能确定这种奇性历史的概率。这种原理就会是外在于我们宇宙的某种东西。我们不能从我们宇宙之中将其推导出来。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是处于无边界状态,在原则上,我们就能在不确定性原理容忍的限制之仙完全确定宇宙应如何运行。

如果宇宙处于无边界状态,那对于科学而言就太好了,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事情究竟是否如此呢?其答案是,无边界设想对宇宙应如何运行作出了明确的预言。如果这些预言不与观测相符合,则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说,宇宙不处于无边界状态。这样,在哲学家卡尔·波普定义的意义上说,无边界设想是一种好的科学理论:它可被观测证伪。

如果观测不与预言相符合,我们就知道在可能历史的种类中必须有奇性。然而,这就大致上是我们知道的一切。我们不能计算出这种奇性历史的概率,因此我们不能预言宇宙应如何运行。有人也许会认为,如果不可预见性只发生在大爆炸处,那不会太碍事,那毕竟是一百亿或二百亿年以前的事。但是,如果可预言性在大爆炸的非常强引力场中失效,那么只要恒星坍缩它也会失效。这种***仅在我们的***系中每周就会发生几次。我们的预言能力甚至按照天气预报的标准来说也是非常差劲的。

当然,人们还会说,我们根本不必在乎发生在一颗遥远恒星处的可预言性的失效。然而,在量子理论中任何不被实际上禁止的东西都能够并将要发生。这样,如果可能历史的种类中包括奇性空间的话,这些奇性可在任何地方发生,而不仅在大爆炸处以及坍缩星之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预言任何东西。反过来说,我们能够预言***的这一事实是反对奇性并赞同无边界设想的实验证据。

那么无边界设想为宇宙做出什么预言呢?第一个预言是,因为宇宙的怕有可能的历史在广延上都是有限的,所以人们用来作为时间测度的任何量都必须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这样宇宙就有一个开端和一个终结。在实时间中的开端即是大爆炸奇点。然而在虚时间中这个开端就不再是奇点。相反的,它有点像地球的北极。如果人们把地球表面的纬度当作时间的类似物,则可以说地球的表面从北极开始。然而,北极是地球上完全普通的一点。它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同样的定律在北极正如同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同样地成立。类似的,我们用来标志作撛谛槭奔淠谟钪娴钠羰紨的***是时空中的一个通常的点,正如其他的点那样。科学定律在开端处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成立。

人们从和地球表面的类比,也许会预料到,正如北极和南极相似一样,宇宙的终结会和开端相类似。然而,北南二极是对应于虚时间向实时间延拓,就会发现宇宙在实时间中的开端和它的终结可以非常不同。

约纳逊·哈里威尔和我对无边界条件的含义作过一个近似计算。我们把宇宙当作一个完全光滑和均匀的背景来处理,在这个背景上存在密度的小微扰。?%E

问个关于相对论的问题!!

没什么恐怖啊,你的3个问题都涉及到空间,空间以外是什么?

很简单吗,没有空间咯,这的确很难理解,什么都没有难倒不能算是空间吗? 不能算。空间的存在有一个前提,就是物质的存在。如果物质不存在了,空间就不存在了,空间是时间相对,时间也就不存在了。那么你会问,真空呢,什么都没有,一个瓶子里真空,难道说这个瓶子里没有空间吗。事实上,哪怕是绝对的真空,也只不过是没有气体原子而已,还是存在的着游离的电子,甚至当你把所有的电子排出了,还有光子。

宇宙爆炸前只有一个奇点,它是一个几何点,无限小,密度无限大,它的外面是什么?什么都没有呗。

宇宙的确在不停的膨胀,那这个的空间外面是什么?什么都没有呗。

当宇宙重新塌缩,回到奇点,他的外面是什么物质?没有物质,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

很难理解对巴,没有办法,但事实就是这样。这也没什么恐怖的,因为宇宙本来就是这样的。

《从0到1》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学术动态 №1213 卢所北京部 2005/06/3 p.7001-7031

摘 要 主要介绍目前国内非主流派研究相对论,挑战相对论的简况。在论述对单纯从数学完美出发的广义协变原理的研究与挑战时指出,***于1***4年与李政道谈话时表示,他完全不能理解对称在物理学中会被捧到如此高的地位。实际上,数学完美方面的对称理论依赖于极为高深的数学工具,单纯为了普及的目的也要发展数学完美方面的不对称理论(但其符合物理方面的对称性,如能量守恒原理等);即从物理意义出发而不是从数学完美出发,发展和应用这种不对称理论以取代广义相对论等对称理论。这可能是一个正确方向,也可能是中国人的优势和特长。我国部分学者已经在建立这种不对称理论以取代相对论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步伐。另外,针对等效原理,时空理论,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超光速,洛仑兹变换,相对论的若干结果(尺缩钟慢等)以及统一理论等问题论述了研究与挑战相对论的主要成果。超越相对论的途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完全抛开牛顿理论和爱因斯坦理论,建立全新理论。其中部分新理论可以导出或涵盖牛顿理论和相对论的有关公式。第二个:保留相对论的合理部分,修改和革新爱因斯坦理论。第三个:回到牛顿的出发点,修改和革新牛顿理论。最后,包括超越相对论在内,更广泛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科技界如何重现四***明时代的辉煌,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认识到:中国科技界绝对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爬行,必须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包括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科技成果中吸取营养,实现跨越式的前进。中国科技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对唯物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理解与掌握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科技工作者,而且在应用唯物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关键词 相对论;研究;挑战;超越

前言

2004年6月,联合国大会第58次会议通过决议,确立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

中国物理学会在2005年新年寄语中说,伴着新年的钟声,“世界物理年”——每个物理学工作者自己的节日终于来到我们身边。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使“物理”这一基础学科重新辐射出迷人的光彩。新年寄语中还说,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那些旷世之作时只有26岁,他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非凡洞察力令所有物理学家赞叹不已。可是,百年已过,爱因斯坦并未被超越。爱因斯坦真的无法超越吗?198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L.M.莱德曼坚信,在全球60亿人口中,一定有一颗年轻的、与爱因斯坦同样智慧的心等待着被发掘。让我们去寻觅,共同努力创造物理学光辉的未来!

提到“世界物理年”,必然要提到爱因斯坦,必然要提到相对论。然而不同的人,对于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评价是不一样。至于如何超越爱因斯坦,如何超越相对论,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古老而辽阔的中华沃土之上,包括主流派与非主流派在内的一大批有识之士正在为超越爱因斯坦,超越相对论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资金极少、条件奇差的情况下,在研究相对论与挑战相对论的非主流派之中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与众多的丰硕成果。由于这些成果只有极少数能够公开发表,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国内非主流派研究相对论与挑战相对论的主要成果,根据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和吴水清会长的工作安排,在许多同行与前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收集到的远非全面的资料写成此文。希望对今后研究相对论与挑战相对论的工作能够有所裨益,更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主要包括对相对论的总体评价及部分评价,以及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主要观点、主要理论依据的研究与挑战。其中以非主流派的成果为主。

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吴水清会长对《格物》杂志提出的审稿规定为:所有稿件均以“创新”、“自恰”和“文责自负”三条标准衡量***用,不作立论正确与否的评判。这也是本文收录有关研究成果时的准则。

1 对相对论的总体评价及部分评价

关于对相对论的总体评价,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网站()曾对以下五种观点进行过投票,自2003年9月23日12时起至2005年5月2日10时止,共有1425人参加,其结果如下:

(1)绝对错误,736人,占51.65%;

(2)完全正确,188人,占13.19%;

(3)需要修正,406人,占28.49%;

(4)无所谓了,40人,占2.81%;

(5)没有必要,55人,占3.86%。

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认为相对论完全正确的只占极少数,而认为相对论绝对错误的竟然超过半数。

考虑到一些人并未对相对论做出过总体评价,另外“需要修正”的观点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因此为了便于讨论,对相对论的总体评价及部分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1)相对论完全正确,在其框架内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2)相对论绝对错误,需要完全重开新路取而代之;

(3)相对论功大于过,需要纠正其部分错误并修正相对论;

(4)相对论过大于功(或功过相当),需要在吸收其合理部分的基础上重开新路取而代之;

(5)不涉及对相对论的总体评价,只讨论与相对论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具体问题。

在非主流派中,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极少;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要比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多得多。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持第三到第五种观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五种观点。因为持第五种观点的人所涉及的范围最广泛。其中不但有自然科学工作者,而且有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包括一些举足轻重的哲学大家。实际上,本文将用一定篇幅依据第五种观点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展开。

下面列举一下对相对论的总体评价及部分评价的主要观点和较有影响的观点,以及有关的历史事实。

宋健院士大胆质疑爱因斯坦,呼唤青年科学家敢于创新。他在第242次香山会议上宣读了题为《航天、宇航和光障》的科学报告。其中指出,整整100年前,爱因斯坦在他发表的那篇震惊世界科学界的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中,曾经提出过一句名言:“不可能存在任何大于光速的运动。”当今的科学界将此称为“光障”。然而,这个“外推”至今并没有任何直接试验的证明。近年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科学家们细察和反思:为什么飞船不能超过光速呢?目前飞船的最高速度为每秒16公里,即使再提高两个数量级,达到每秒3000公里,往返离太阳系最近的另一个类似太阳的半人马座比邻星,起码需要400年!宋健等航天科学家们心里清楚,火箭发动机喷气速度必须接近或超过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人类才有可能在3至5年内完成这段4.2光年的宇宙往返旅程,否则就永远只能在太阳附近打转转。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福特贸易公司总裁卢永亮于2004年6月11日在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首届年会上的讲话《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前前后后》中指出,卢鹤绂院士在研究中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他从1***6年开始研究宇宙真空场结构。在1991年与他的助手王世明先生写出了《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检验》的论文,出版在美国《迦利略电动力学杂志》1995年最后一期11月—12月合刊上。杂志主编海顿在这篇论文的前言中,评论说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理论的新方法。论文发表后,曾为论文立下汗马功劳的西敏?里和休斯顿大学物理系主任汉格弗立即写出评论,祝贺这一惊人的重要成就,说它超前了科学30年。美国各主要中文报刊根据我大哥拟就的新闻稿要点,分别报道物理学上这一最新进展。我大哥草拟的新闻稿要点如下: 它是根据由光子的惯性运动引起的横向多普勒效应,对照美国物理学家IVES和STILWELL的实验数据,经过周密的计算,得出2个重要的结论:1、 横向多普勒效应在宇宙空间是各向异性的。2、 光子的惯性属性是由整个宇宙结构所决定,是符合MACH原理的,而以一种直接的方法检验了MACH原理的正确性,这种检验是对爱因斯坦理论的一个严肃挑战。试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讲的是纯引力的,而宇宙不是纯引力的,怎么能用纯引力论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来概括宇宙的演化规律,爱因斯坦在1920年阿姆斯特丹讲话也说过现在物理还不完备,还是二元论——电磁力和引力的二元论,空间和星球的二元论,卢鹤绂的理论已冲向霍金所指望的终极理论,霍金思维没有摆脱爱因斯坦,而卢鹤绂的理论已超出了爱因斯坦理论。我父亲在越洋电话里接受美国各方祝贺时,概括地说,这篇论文“不过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也就是说把爱因斯坦的引力论戳了一个洞。我父亲认为他的论文是赞成马赫的理论,马赫的理论不片面,不分离看问题,将整个宇宙连在一起分析,而爱因斯坦理论在地球及其附近可用,但远了就不适用,我父亲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和现在主流物理学是局部看问题,把宇宙分开来研究,对此表示很不赞成。这篇论文是我父亲挑战爱因斯坦的第一篇,是序幕,他还准备了许多篇,准备分期分批的发表,遗憾的是他不幸走了,经过他草拟的第二篇论文,在2000年7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开的会上,我们宣读了,提出了宇宙量子引力方程,把4种力统一起来,电磁力、引力、强、弱相互作用力,但由于没有我父亲的最后定稿和润色,它的发表没有像第一篇论文那样引起轰动。

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名誉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前所长、美国《格物》杂志名誉总编、《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杂志总编郑志鹏研究员明确指出:对于相对论研究,应该允许有不同意见,让不同意见的人发表看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摆事实,讲道理,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进行人身攻击,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什么事情都应该讲究创新,那能够一成不变。对于相对论研究,也应该这样。只要拿出事实来,用实验来证明,有科学的依据,我们就应该承认。对于相对论不能说'不'字,这才是不正常的。

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学术会议(2000年7月29-30日,北京)上,许少知、郝建宇和李映华等10余位学者坚持:会上揭示出的论据足以证明,相对论是一个建立在错误的数学基础和虚妄的理论前提上的理论体系,无科学价值,说它"已获实验验证"是失实的。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研究员,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顾问,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名誉副会长,美国《格物》杂志编委郑铨(1924-2004 ),于1961年提出“迈克尔逊实验否定光速与光源无关”的论点,还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光子具有静止质量等观点。1990年1月,正式出版我国第一本非物理专业学者评论相对论的专著《近代物理学问题——相对论质疑》。并从2000年起刊于自办网站(Http//quanzheng.yeah.net)。他的《我对当前相对论研究的看法》和《我之研究相对论经历》分别在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主办的《学术动态》第180期第542页至第543页和第181期第544页至第546页发表。在第12届卢鹤绂论坛发表《时空观是物理学的基础》长篇报告,发表了研究相对论以来的主要观点。雷元星所著由四川科技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时空大乱——爱因斯坦相对论批判》一书附录《质疑与否定“相对论”的部分学者及其论著简介》中,首推郑铨和他的专著《近代物理学问题——相对论质疑》,写道:“郑铨是科学出版社的编审,1982年10月就完成了《近代物理学问题——相对论质疑》一书,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拖到1990年1月才得以在学术书刊出版社出版。”他在《近代物理学问题——相对论质疑》一书中的主要观点有:①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经受过大量事实所检验的。爱因斯坦没有回答应该回答的各种问题,仅仅根据运动只具有相对性的理由,轻描淡写地把托勒密系统和哥白尼系统放在等同的位置,是不能令人信服的。②相对论所用的公式和牛顿的没有什么两样,在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的这一点上也没有什么两样,却好像发现了什么牛顿力学没有发现的新东西,不免令人有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③相对论把质量增加效应和时空变易效应联系了起来,从而认为光子的静止质量等于零。接纳这种理论,其结果必然导致经典物理学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定律的否定,而这两个定律的否定又是产生各种分歧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④如果实验结果是飞行原子钟与地面原子钟走得一样快,相对论者又会说这是因为向东和向西飞行的原子钟与观测者的相对速度一样。也就是说不论任何情形的发生,均可说相对论得到了验证。岂能令人置信?⑤有人把黑洞看成为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其实黑洞仅只是一种密度大的天体。这种天体是否存在尚难肯定,即或是存在,并不能说是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因为按照牛顿力学的观点,也可以得到相同的观点。

郑铨在《相对论的关键》中指出,相对论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相对时空观是相对论的核心观点,也是最有争论的观点。所根据的是由迈克尔逊实验得出的两项光速基本原则,这两项基本原则是否能同时成立,是最主要的关键。2、爱因斯坦认为旋转圆盘上的观察者有权说圆盘是不转的,信奉相对论的先生们大概不是外星人,是不是有权说地球是不转的。3、相对论认为光子静止质量为零,质量可以变成能量,但实验证明光子是有静止质量,相对论者如何解释。相对论者除了用单程光速不可观测的理由为光速问题进行辩解,其它问题则避而不答。只是,利用人们对数学的敬畏心理用抽象数学的公式,给人们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印象,应该承认在物理学中数学的确起着重大作用,但也常常造成紊乱。

章钧豪从1980年起,根据国外有关科学观察、实验的结果和最新变化,开始了对引力的理论探索,他以“时空是平直的”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引力理论———狭义相对论引力理论。章钧豪告诉记者,牛顿的引力理论主要包括两条公式,即“能量变化公式”和“角动量不变”。爱因斯坦在“角动量不变”这点上与牛顿相同,但在“能量变化公式”上,爱因斯坦的值是牛顿值的两倍。到了大约1980年前后,人们又做了一个叫“光红移”的实验,在实验中,人们发现,实验测出的能量变化值是牛顿值,而不是爱因斯坦值。这些实验综合起来告诉人们,牛顿的“能量变化公式”没有错,“角动量不变”错了。这进而可以推导出的结论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导出的基本两个公式全都错了,由这两个公式去推导物体的运动轨迹就完全失去意义。章钧豪说:“我的理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实验不符,这个极简单的推理是无可争辩的。已做过的实验是探测静止物体产生的引力场,全部的实验结果都表明,时空不是弯曲的,而是平直的。” 1990年至1995年间,章钧豪相继在著名的《国际理论物理杂志》发表了5篇论文,比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他在引力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以上见:2004年06月22日广州日报大洋网)

宋文淼在参考文献[1]中,从工程科学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相对论、量子理论和宏观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共同点,以及如何在共同的发展中寻找建立更加深刻的物理理论的可能途经。

李映华在参考文献[2]中,提出了系统地修正牛顿力学,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是谬误体系。

江正杰在《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综合评述》中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是面对任何科学难题当从科学角度不能解释时,从相对不科学的角度都能够解释的全能理论,它是不严肃科学的化身!他告诉我们不用追求科学难题的解决, “用相对不去解决的好办法什么都可以解决”。什么科学上几朵乌云的否定!对于解释不了的科学难题,他都用剔除法解决掉。以至于现在谁要是投稿一篇关于以太(以太已被他称作一朵乌云用剔除法剔除掉)的文章,世界上任何杂志没人敢发表,严重阻碍了物理学科学研究的发展!《相对论》这种“对于不解决一切科学难题的相对解决方案”,对科学的发展毫无意义!这种无所不能的诡辩术对科学无益!二十世纪人类科学的发展不是《相对论》理论的作用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实践的道路发展起来的。

齐新在《智胜爱因斯坦——发展科学宇宙认识》中指出,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爱因斯坦相对论就被少数人推举到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科学理论的巅峰,他们宣称相对论是关于时间、空间、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和物理参照系等事物的伟大真理,由于这种说法的长期广泛传播,相对论是伟大科学理论的说法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事实表明,关于相对论,自始至今只有少数相对论专家敢于宣称眼见心明(实际上也未必是全都真的眼见心明!),绝大多数阅读过相对论的人则都表示难于理解这个伟大科学理论。这是一本旨在帮助公众增长智慧的科普书。本书介绍了作者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和科学宇宙认识问题的起因,探索过程,已经获得的独立认识。作者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指出的关于时间、空间、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和物理参照系等事物的客观事实,以及把爱因斯坦相对论与上述客观事实所作的比较和评述,读者能够广泛深入地了解有关的客观事实,并对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获得独立认识。走到这一步,就达到本书所说的"智胜爱因斯坦"的追求目标了。

杨本洛在《自然哲学基础分析——“相对论”的哲学和数学反思》一书中,遵循自然科学的物质第一性基本原则及科学陈述的逻辑自洽化基本原则,注重理论研究的整体分析和历史分析,对相对论,以及对自牛顿力学开始的自然科学,从哲学和数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涉猎较为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系列属于他个人的原创性观点。

周江华在《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综合评述》中指出,广义相对论从不同时空观角度对引力进行思辨方式的解释,根本无法回答最现实的引力本质问题。如:地球(星球)自身物质凝聚引力是怎样形成的,直到现在引力的本质仍然是需要人们揭示的物理科学难题。试问相对论 “物体近光速物体质量无穷大理论”,是否意味着人类只需要生产一个馒头,只要提高这个馒头的速度就会变成质量无穷大的馒头,满足全人类粮食的需求?当我们读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首先他自己先把名词概念搞混淆,然后把你带入到这个搞混淆的名词概念当中去,使你在混淆的名词概念中纵横驰骋,给你带来无限的勇气从事着混淆名词概念的专项研究,你看懂了你就成才了,你便可以揭示一切科学难题。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相对论的评价很高。

沈惠川在《我的世界线:相对论》中指出,Einstein和相对论成了我的信仰,并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在物理学中,能够“永远站得住脚”的,除了分析力学(包括Lagrange力学,Hamilton力学和Birkhoff系统动力学),热力学外,就是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或称为特殊相对论和一般相对论)。这三门学问可说是物理学中的“铁三角”,是其它物理学科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是物理中的物理,是物理中的哲学。其余的学问,包括量子力学在内,都是在变化的,不一定全对。……相对论要求一直是我审视其它文章(包括自己文章)的基本标准。

值得重视的是,曾康一在参考文献[3]中,不但对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提出挑战,论证了物质运动在时空、物质、能量、力场等方面的广泛统一,建立了物质运动的一种普遍性定律体系,证明了超光速运动的存在,预言了基本粒子的深层结构等;而且提出新的数学理论—函变微积分理论。

目前,对于相对论最有力的挑战之一,可能来自作为哲学家的***。这一点似乎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其原因这也许是由于这一挑战是间接进行的。如所周知,广义相对论是最成功的从数学完美出发的对称性理论。而且到目前为止对称性理论几乎统治了物理学界。关于对称问题,许多西方自然科学家的认识水平远在中国现代哲学家之下。***于1***4年与李政道谈话时表示,他完全不能理解对称在物理学中会被捧到如此高的地位[4]。如果按照这一观点,就应当将“对称”从物理学的神坛上拉下来,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对相对论的挑战和动摇。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将在下面详细论述。从数学完美出发的对称理论依赖于极为高深的数学工具,这是广义相对论至今不能普及的根本原因。单纯为了普及的目的也要发展不对称理论。发展和应用不对称理论可能是中国人的优势和特长。

实际上,我国部分学者已经在建立不对称理论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步伐。

崔君达在《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中,针对有人提出他的“复合时空论不满足协变性要求”时说,是的!是这样!但并不能为此而说复合时空论是错的!实际上,各位“量子力学大家”们应该有一点量子力学的最起码的常识,就是薜定格方程本来就不满足相对论协变性要求!那他们为什么不对薜定格方程提出指责?!实际上,复合时空论在1***9年召开的数学物理讨论会上,已有不少人对我提出协变性问题。我自己的思想也在发展。但最后我可以明确地讲,我们不得不放弃狭义相对论原理,也就是放弃协变性条件。也只有这样,量子力学才能找到与之相协调的时空结构,那就是复合时空论,在此基础上发展量子理论才是比较恰当的。

宣和在《有所突破——隐参量在现代物理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展示的是物理学家在研究系统时还没有觉察到的动力学参量所派生出的时空观。由于这个隐参量可以直接测定,并且对于质量、时间和空间有着影响,因而新时空观在物理学上有它相应的位置。诚然,这个参量的引入破坏了相对论数学表述的基础的广义变换群所固有的对称性,是不受人们的欢迎。不受欢迎总是新发现经常遇到的,因为它常常动摇了旧的信仰。

下面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论述。

2 对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与挑战

广义相对论是研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基础是由爱因斯坦于1915年完成的。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

下面讨论对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的研究与挑战。

林金:说来话长。70年代初,在下放劳动中,闲暇时突然想到:导航测量原理可能和相对论有点关系。从此,我就把它当作业余爱好坚持下来。

后来我发现美国的GPS系统从70年代开始布网,到1994年才组网成功。凭美国的航天发射能力,24颗卫星不可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来发射,可能是卫星与地面站或卫星间时间同步问题没解决,即没对好钟,需要长时间的调试。后来,从上海天文台杨福民副台长处证实了我的猜测。

在一次出访美国时,我曾见到GPS系统的第一代总设计师,跟他提起这问题,他不否认GPS系统确实有对不好钟的问题,并送给我两本书,并祝我研究试验成功。

从书中,我发现GPS系统在相对论修正方面漏了半项。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相对运动中的物体时间会变慢。人们常以此推断,参加星际旅行的哥哥还是小伙子,留在地球上的双胞胎弟弟已成了老人,这就是“双胞胎佯谬”。

其实,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这种推理只是从洛伦兹变换外推的结果。GPS系统测量原理的核心是对钟问题,GPS是用单程信号传递时间间隔来度量距离,GPS卫星上的钟和地面监控网的钟及用户的钟处在引力场中不断的相对运动状态。

通过研究,我发现,GPS系统把各运动中的导航卫星上钟的时间都统一到地面静止钟时间,正好重蹈“静止以太”绝对参考系的覆辙,违背了爱因斯坦静止系同时性的相对性理论,即:对电磁现象(包括电磁信号传播)不存在任何优越参考系,所有惯性系都是平权的

奇点处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那要怎么研究?

人生什么最重要?努力还是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以前,我的答案是努力大于选择,最近读了彼得·蒂尔《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后,才明白,成功的人,往往是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都做对了,才能在成功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感谢Kelly的共读陪伴,才有了这篇长达7000字的长文笔记,选择与优秀的人同行,才会让自己更优秀。如何做正确的选择,答案在书中

“这本书是每个人都必读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商业著作。在充满0的世界,这本书是唯一的1。”

这是畅销书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对《从为到1》的推荐语。

最近我们听到很多的创业者都在讲自己的模式是从0到1,这个概念应该是来自彼得·蒂尔《从0到1》的理论。

彼得·蒂尔是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和帕兰提尔公司(Palantir)创始人,也是Facebook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投资者,从自己的创业及投资经验,总结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照搬别人的模式,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到N的改变,而成功的企业,都是使世界发生从无到有也就是从0到1的改变。

虽说这是一本把普通人变成创业者的进化指南,但是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个人成长的领悟,质疑现有的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成长轨迹

这本书中有几个概念,对我的认知也是从0到1的颠覆

关于竞争:

在书中,作者强调要摆脱竞争者意识。我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让自己更优秀,优秀的概念是什么?是和别人竞争而来。彼得·帝尔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只要有竞争,就没有利润,生存的希望也就渺茫。如果不可避免出现竞争的局面,而又无法打败竞争对手时,就要选择联合,比如,PayPal公司与X·com全面竞争时,两败俱伤,最后按50:50的比例合并,共同对抗网络泡沫。

在未来的社会里,个人与组织或是公司之间,如果都可以用联合的方式合作,这个社会是不是更美好?

关于垄断:

如果保持创新,也就是从0到1的改变,这是个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企业也是垄断的,因为只有垄断企业才能保证足够的利润提高员工待遇,加大研发投入。以前我听到垄断这个词完全是贬义的,在本书中,这可是个完全正向的褒义词。

关于成功:

彼得·蒂尔认为,成功绝对不是靠运气而来,“如果成功来源于运气,就不会存在像乔布斯、马斯克、多西等连续创业者”;爱默生说,“浅薄的人才会相信运气和境遇……强者只相信因果。”因果的本质是什么?先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胜利只会等待那些有准备的人。就像我们自己的人生,幸福是靠努力力得来,而非期待好运降临。

关于幂次法则:

对于投资理论,包括我身边的人,都是“不能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是,彼得·蒂尔的主张是,风险投资基本必须想办法发现能成功从0到1跨越的公司。

个人也是一样,不能同时把精力分散到不同的领域中,而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最擅长的事情上,这个问题,对自己触动很大,眼下的我需要好好地考虑,重置职业跑道后,自己要从哪个方向主攻?

《从0到1》传达了前所未见、让人为之一振的新观念,教导人们如何在世界上创造价值。

----马克·扎克伯格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没退出,说明是真爱,以下才是正文,哈哈

由面试题“重要问题的不同看法”而来的回答模式“大多数都相信X,而事实是X的对立面,只有与此刻不同的未来才能被称作未来”

什么是从为0到1?

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

水平进步也称为广泛进步,就是从1到N,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

垂直进步也称为深入进步,是从0到1的进步,探索新的道路,尝试从未做过的事(科技创新)。

创业思维

初创公司的思维运动,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热潮,背景是一个溃败无序的世界,也间接证明,互联网新经济是让未来更好,唯一可以前进的道路。

1998年9月~ 2000年3月的硅谷淘金热,美国遍布网络公司,纳斯达克指数狂飙不止,而后突然跌落,PayPal公司刚完成融资交易,网络泡沫破灭。

遭受硅谷之劫的企业家总结了到今天仍主导商业思想的四点经验:

1.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小幅循序渐进的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事先规划死板又不现实,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

3.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要在现有的客户为出发点创业更有保障。改进成功者创造的被认可的产品才是可取之道。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如果你的产品还需要用广告或营销人员来推销,那就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唯一持久的成长是爆发式成长。

虽然这些经验教训在创业领域成了信条,但是它们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坏***也好过没***。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金句:“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潮流,而在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完全竞争”与“垄断”,两个模型可解释航空公司和谷歌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值状况;

“完全竞争”特质是产品同质化,“垄断”特质是有市场定价权,利益最大化

谷歌在网络搜索领域是从0到1的典范,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

企业的谎言:企业对已有利的角度描述市场,乐于歪曲事实维护自己的利益。

垄断者的谎言:在美国,垄断会招致审查甚至遭受打击,垄断企业会夸大并不存在的竞争。谷歌占有搜索领域68%的市场,2012年创造了500亿美元价值,利润高达21%,但其将自己定义为多元科技公司,份额仅占0.24%,和垄断完全不占边。

非垄断者的谎言:倾向于对市场竞争的轻描淡写,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

冷酷无情的市场:非垄断企业的完全竞争生态系统把人变得冷酷无情,甚至剥夺了人的生命;垄断企业有足够的利润,可以有更大的自***关心员工,在产品和更广阔的领域的扩大积极的影响力。

垄断资本主义:

新兴垄断企业,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写照。

金句:

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

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从小到大,都渗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彼得蒂尔书记员面试失败,从而少了一个书记员,多了一个创新者。

战争与和平

甲骨文与英孚的竞争,两败俱伤;

PayPal与X***公司50:50股权比例合并,成为一个整体,建立起成功的事业。

金句:

如果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那你就需要比大多数人理智。

垄断企业的特征

垄断企业是无捷径可走的,垄断企业需符合四个特征

1、专利技术:产品要比替代品具备10倍以上的优势,最明确的做法是从0到1的创新。

2、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通过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价值越来越高,比如Facebook,微信。

3、规模经济: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企业越大越强。

4、品牌优势: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结合5商知识来说,只有品牌才有定定价格权,才能保证企业良性发展。同时产品具备核心技术实力,与品牌同步经营,持续发展。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1、占领小市场

2、扩大规模

3、不要搞破坏

后来者居上

先行一步对企业来说,虽然可占据早期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承担了市场试错的成本,企业真正重要的是在未来产生现金流。

商界最有争议的问题,成功是靠运气还是能力?彼得·蒂尔的结论“如果成功来源于运气,就不会存在像乔布斯、马斯克、多西等连续创业者”

爱默生说,“浅薄的人才会相信运气和境遇……强者只相信因果。”因果的本质是什么?先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胜利只会等待那些有准备的人。

你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吗?

对未来有清晰明确的愿景,并努力为之奋斗,专注并深耕,以求独霸一方。

乐观与悲观的人对未来产生不同的四种观点:

1: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未来是阴郁的,但是束手无策,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

2: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相信未来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比如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

3: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相信***,努力工作,未来更美好,比如旧金山湾区大坝设计方案;

4: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盲目相信未来更好,却不去制定具体***实现期望

当今的世界-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

1:不明确的金融,人们喜欢无限的可选择性,钱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2:不明确的政治,***性质不明确,导致***支出的不确定。

3:不明确的哲学,以诺齐克与罗尔斯为代表的不明确乐观主义者,对制定未来***的无限延迟。

4:不明确的人生,生物技术初创企业是不明确思维的一个极端例子。

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可能持久吗?

对于初创公司,最有效的还是富有智慧的设计,要想取得全球市场最大化的成绩,一定要实现从0到1的跨越.

长期规划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看未来都迷茫的世界里,而目标明确的企业以股价的走向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比如苹果和Facebook

你不是一张**

初创企业要找到明确的未来道路,不做一张被概率主宰命运的**

风险投资中的幂次法则

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

投资者期待风险投资的回报呈正态分布,依据没有希望的公司会倒闭,中等公司公一直持平,好公司的回报会达到两倍甚至四倍的规律,进行多种投资组合,希望其中成功的回报可以抵消失败公司带来的亏损,也就是“撒网式投资,然后祈祷”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通常会全盘皆输。

实际上,风险投资的回报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风险投资基本必须想办法发现能成功从0到1跨越的公司。

为什么人们没有看到幂次法则

一是因为幂次法则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清晰地显示出来,,投资者用大部分时间打理新的投资和初创公司,风险投资家往往把为精力耗费在问题最多的公司上。

利用幂次法则的作用

幂次法则不只对投资者重要,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在保证未来价值这个问题上,最普遍的回答是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也就是常说的“别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实际上初创公司不可能把自己多远化,个人也是一样,不能同时把精力分散到不同的领域中,而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最擅长的事情上。

为什么人们不探索秘密

为什么好多人不相信秘密?

也许是因为地理学的发展,世界地图已经没有空白之处。

伴随着地理隔阂的淡化,四种社会趋势合力瓦解了人们对于秘密的信念。

渐进主义

风险规避

自满

扁平化

恪守常规的世界

认为现在的世界已经毫无秘密,就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公平的社会。

在经济学方面,不相信秘密的存在,导致人们盲目相信市场的有效性。事实证明,未来仍存在很多秘密。

相信秘密

事实是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秘密才是探索有效进行的关健所在。

在常规学科方面,迫使我们去探索奥秘;商业也一样,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

只有相信并探索秘密才能发现常规之外的,近在眼前却不为常人所见的商机。

比如,Airbnb,Lyft,Uber,Facebook这些公司都是发现了未被开发的服务和解决的需求。

如何发现秘密

秘密分为两种:关于自然的的和关于人的。

发现自然的秘密对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人的秘密是不同的,是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空白或才是人们以防他们知道而隐藏的事情。

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

秘密的作用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的。如果发现一个秘密,就可以当成核心来创办一家公司。

被戏称的“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如何打好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初创时的“联姻”

首先,选择合伙人,这是至关重要的事。PayPal公司的一个失败案例,是与一拍即合的人共同创业。共同创业需要创始人有深厚的交情与了解,否则就是碰运气。

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

如果没有团队,从0到1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团队需要制度帮助所有人团结一致。

管理公司的高管与控制公司的董事在权力上有正式的界定。

公司内部不团结的原因,三个概念要清晰: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

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着公司日常事务?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董事会一定要小,如果不上市,不要超过5个人,保证高效运作。

要么上车,要么下车

雇用的员工尽量是全职,因为没有认股权或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会与公司产生分歧,对于利润,更倾向于短期收益,而不会帮你在未来创造更多价值。

现金奖励不是王道,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现金红利比现金薪酬要好,但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资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接受认股权为报酬的员工才是公司有价值的员工。

让创业延续

保持创新,可以使创业无限延续。

“公司文化”不能脱离公司本身而存在;初创公司是肩负同一使命的团体,企业文化的好坏取决于内涵。

时间是宝贵的资产,较为牢固的关系不仅让员工更加开心,更能高效工作。雇用有才华并且真正喜欢团队合作的人,才是“PayPal黑帮”文化的核心,因为这样的文化才能创造出更为优秀的企业。

企业不光需要有重大使命,还需要提供其他公司无法提供的,即同优秀同事共事的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

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公司要为之提供可让员工为之努力的企业使命与标志。

每个员工都专注于一件事,并以此界定角色,减少内部矛盾;内部冲突是初创企业死亡的真正内因。

企业家应该严肃看待极度的投入,成功的初创公司在重要问题上,对于其它公司不能理解时持有非常正确的看法。

销售在现实世界中非常重要,人们通常会高估科技领域挑战与工程工作的难度,而忽视销售工作的本质。

没有人愿意被提醒自己正在被推销,所以不露声色的销售最有效。无论产品质量有多好,如果没有有效的方式推销,生意也很难做下去。

有效推广的界限由两个指标判定,客户生命期价值CLV,客户获取成本CAC

复杂销售是指销售期间长且需提供长期售后服务的销售,是销售高价产品的不二之法

人员销售,建立流程,组建精悍销售团队尽可能地向广大客户推销产品,有时候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推销。

销售存在***的瓶颈,在人员销售与传统广告之间有盲区。

市场营销和广告对有广泛吸引力却病毒式推广方法的低价产品极为有效。广告对在初创企业客户获取成本和客户生命期价值在任何其他推广渠道都不经济的情况下奏效。

病毒式营销的前提,是产品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谁先占领有病毒营销前景的细分市场就能成为整个市场的定局者。

销售的幂次法则,企业家要找到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才能成功。

每个人都有产品需要销售,无论是员工、创始人还是投资者;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必要前提。

你是否担心,未来,自己会被机器取代?

如果说机器与人类有竞争,在上世纪90年代深蓝机器人打败世界象棋冠军时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人类与机器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的竞争关系,因为,人类之间会因为工作岗位和***角逐,但是机器不会,目的不同就不存在竞争,计算机永远是工具,起补充作用,不是竞争对手。

未来,应该是人与计算机互补的时代,大数据与计算机算法虽然很厉害,但仍需要人类分析师解析人类复杂的行为。未来几十年,理智的人可以在计算机使用上继续创新,用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工作与生活。

在空气与水源污染日渐威胁人们健康的时候,企业家们开始清洁世界的探索,却造就了清洁泡沫,主要是因为忽略了7个问题之一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也是企业通过垄断新市场的方式。要建立能源2.0公司,企业家首先要找到能源解决方案的小型市场。

特斯拉在清洁科技领域的成功,恰恰是解决了以上的7个问题,成为伟大的企业

创始人特立独行的特质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

独树一帜的创始人能做出权威决策,激发员工强烈忠诚度,可以规划未来几十年的公司前景,创始人的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公司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团队的力量也是公司成功的重要条件

创始人最大的危险是,对自己不能神化,对公司,是要相信创始人的神话,这确实是悖论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1、未来将兴衰交替~古人认为历史是兴衰的不断更替

2、未来将稳定发展~我们常常抑制自己的怀疑,保守派认为世界会达到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

3、未来人类会灭绝~毁灭性的衰落,我们无法幸免于难

4、未来加速腾飞~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奇点未来:建立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未来,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会更美好,而是要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抓住独一无二的机会,在日常工作中创新,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使未来更加美好,即从0到1.

来源于网络

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

我们都知道,经典力学由于解决不了黑体辐射和光速不变等问题,由此被迫终极了统治物理学的地位。由此引申出来的理论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面临光速的诘难。而量子力学解决了牛顿力学面对黑体辐射的诘难。

可以说,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世界,相对论适用于宏观高速的世界。而牛顿力学就尴尬了,只能适用于低速宏观的世界。

量子力学描述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而我们知道,中子星的密度很大。其实中子星是由于恒星引力坍缩导致的,宏观上体现在中子星密度很大,微观上看,中子星内部原子的核外电子坍缩到原子核内部了,电子和原子核内部的质子电性中和了,导致原子只存在不带电的中子了,所以这种天体叫中子星。

那我们又知道,中子星如果再坍缩,就有可能成为黑洞。反正黑洞奇点的密度要比中子星大的多,中子星这样的密度都把原子结构压垮了,那么原子结构在黑洞奇点处早已崩溃。而量子力学不正是描述的是亚原子,原子,电子级别的粒子运动的规律的理论吗?既然在黑洞内部都不存在原子结构了,那么量子力学自然会失效,这就要求新的理论诞生来阐述黑洞内部的奇点。

相对论主要是描述达到光速10%以上的高速运动的世界。而至于奇点内部究竟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全然不知,可以预判,相对论也将失效,毕竟黑洞内部的物质不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这样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是基于黑洞视界以外的物质世界归纳出的理论。如果再把这些理论演绎到黑洞上,那势必是不行的!

我们知道,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它描述的微观世界是离散的,对于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就不适用了,至少存在局限性。

而相对论是宏观理论,它描述的宏观世界是连续的,对于微观世界也不适用,也存在局限性。而黑洞奇点,在目前的理论看来,具有极小的直径,还拥有巨大的质量,目前描述为密度无穷大。

可是极小尺度是量子力学的使用范畴,而巨大质量是相对论的描述范畴,两者各据一词,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各自的适用范围,同时出现在了一起!

导致两个理论在描述奇点的时候,存在分歧,两者的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一个理论描述离散,一个理论描述连续,所以说两者在奇点处都失效了,两者都不能准确描述奇点的性质。

或许两者在奇点处统一成了一个理论,只是目前这个理论还未被人类知道;又或许在奇点处,所有物理学理论都失效,黑洞就是一个纯粹的破坏机器,能粉碎一切的机器。

物理学上的奇点指的是空间和时间被无限压缩,密度和引力无限大的一点,在天文学上特指1946年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模型的起点和广义相对论的一个解——黑洞的终点

广义相对论是关于时空曲率的当代最准确的引力理论,但只适用于宏观宇宙,量子力学是关于微观粒子世界的物理理论,但并没有包含引力,这两大理论是不协调的,物理学家费尽心思想融合两大理论,但至今未成功。所谓的寻找大统一理论就是想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超弦理论是最有希望的备选理论,但超弦理论太超前,以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验证这个理论,想了解的可以看格林的《宇宙的琴弦》。

奇点,由于无限小(至少现在是这么认为),必定需要微观层面的量子力学描述,但奇点的超强引力,量子力学无能为力。广义相对论可以描述奇点的引力(时空曲率),但对量子层面无能为力,这就造成现在没有一种理论工具可以准确描述奇点,这是当代理论物理学的尴尬之处。

失效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同时,由于在奇点处失效,也反应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缺陷,是不完整的理论,但统一两者看来好遥遥无期,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来一场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那时候,可能对奇点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宇宙没有边界,在宇宙中真的会有神吗?

我们先从黑洞的形成来分析一下: 我们都知道引力,其实引力是一种很弱的力,即使地球的质量高达 6 10^24 千克,你也可以跳起来,或者乘飞机飞到天空中去。

但是你的这种自由只是暂时的,物体通常在离地之后总会再落下来,除非你的速度超过一定数值。 如果你能以每秒 11 千米的速度从地面上跳起,你就可以逃脱地球的引力。科学家至少要以这样的逃逸速度发射火箭才能将飞行器送入太空。 一个天体体型越大,物质排列越紧密,其逃逸速度就越高。从木星、太阳到白矮星、中子星,它们的逃逸速度是依次递增的。 然而,最大的那些恒星的核心坍缩之后会形成一个密度极高的物体,这就是「黑洞」,其逃逸速度甚至比光速还要高。 因为没有什么能比光传播得更快,所以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从这些「黑洞」中逃脱。 这就是它们名字的来历——所有的光线都被它们吞了进去,所以它们看起来是黑色的。 如果你太靠近黑洞,就会被它的引力永久地困住,不管多大的推动力都不能让你摆脱它的魔爪,而这个无法逃离的边界被称为「***视界」。 当跨过这条边界的时候,你可能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但是这会改变你的命运。 ***如你的脚先跨过***边界,那么黑洞对你的脚的引力比对你的头的更大,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最终会超过原子键的强度,这时你会被拉长,物理学家称其为「意大利面条化」。 那么,当你被黑洞扯成一根长长的意大利面的时候,你会落入何处呢?这是现代物理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严格地说,恒星的核心最终会坍缩成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点,我们称之为「奇点」,空间和时间都在此处完结。 我们通常认为,落入黑洞的物体都被吸入了奇点。 质量最大的那些恒星在死亡时会形成一个将时空扭曲到极限的黑洞,任何东西都无法从中逃脱 不过,这可能还没有揭示全部的真相,因为它忽略了量子物理中对于微观尺度下物质规律的描述。 引力波 2015 年 9 月 14 日被载入科学史,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在这一天,我们打开了一扇观测宇宙的新窗户。这件事要从非常非常遥远的星系说起。 大约在 13 亿年前,两个黑洞——其中每一个黑洞的质量大约都是太阳的 30 倍——在相互缠绕、旋转后相撞。这次相撞的动静实在太大,巨大的冲击波冲破了时空原本的结构,以光速向外传播,这些引力波最终于 2015 年 9 月到达地球。 正巧,我们在那时刚刚启动了一台能够捕获引力波信号的探测器。随后在 2015 年 12 月、2017 年 1 月以及 2017 年 8 月,我们又检测到了别的黑洞合并过程中的引力波。 另外,科学家们还在 2017 年 8 月捕获到了两颗中子星合并所产生的引力波信号。未来,我们一定还会捕获越来越多的引力波。 引力波这一概念早在一个世纪前便已被提出。爱因斯坦早在 1915 年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我们却用了整整 100 年才第一次探测到它的信号。 这是因为引力波就像池塘中的涟漪,会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引力波在抵达地球时已经变得很微弱了,因此很难被探测到。 13 亿光年,这是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用于探测引力波信号的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它是由两台分别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探测器组成,这两台探测器都是由两根 4 千米长的真空管组成的直角。 一束激光经过一个分光器,分成两部分射向两条真空管的末端,然后被末端放置的镜片反射回来。 一般情况下,两边的激光会在相同的时间回到出发点。 但是,如果引力波在激光传播的过程中到来,那么其中一根管道中的空间就会被轻微地拉伸和收缩(因为引力波实质上是时空结构的扰动),这就意味着一束激光回来的落点也会发生改变。 LIGO 的灵敏度相当高,可以探测相当于质子(原子中心带正电的粒子)直径的 1/10000 的距离改变。 再打一个比方,它可以测量出地球到比邻星(除太阳之外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之间 40 万亿千米长的距离中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变化。 2017 年 10 月,为这一发现做出努力的三位科学家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些探测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很多宇宙中的重大***发生后只会发出引力波信号,而我们终于能够探测到这些***了。 时间膨胀 爱丁顿于1919 年完成的日食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大质量物体会扭曲其周围的空间结构,而引力波的发现则进一步巩固了该观点。 事实上被扭曲的不仅仅是空间,时间也是如此。还记得爱因斯坦把时间和空间合并为一个被称为时空的四维结构吗? 这告诉我们,时间流逝的速度会随着时空扭曲程度的不同而改变,如果你靠近一个重物,你的时间就会比别人的时间流逝得更慢。 即使是在地球上,这种时间的膨胀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对于储存在实验室里不同架子上的那些有着极高精准度的原子钟而言,如果有哪一个被放在更靠近地面的位置,那么最终它们就会无法同步。 我们还会定期修正 GPS 卫星上的时钟,因为它们位于太空中,时空扭曲的情况更轻,时间流逝得比地面上更快。 不过在黑洞附近,这种时空扭曲的程度会非常明显。 在风靡一时的影片《星际穿越》中,绕着黑洞飞行的宇航员所经历的 1 个小时相当于我们在地球上经历 7 年。 如果目送一个人逐渐接近黑洞,你会发现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缓慢,最后,当他们的身体即将跨越***视界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就像被冻住了一样。 在你看来,他们的时间已经完全停止了;但在他们看来,是你的时间停止了。 这是引力时间膨胀,但还有一种由速度引起的时间膨胀。如果我说「飞人」博尔特在 100 米短跑中能赢你,你一点儿都不会惊讶,因为他能以更快的速度来跨过空间。 如果我说博尔特能比你更快地度过时间,可能你就会觉得有些奇怪了,但事实的确是这样,因为实际上你们是在时空中赛跑。 在这个例子中,你和博尔特的速度差异并不是很大,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在你们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很小,而当速度差异更大就会产生更明显的效果。 宇航员根纳季·帕达尔卡(Gennady Padalka)保持着在太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1998 至 2015 年,他在和平号空间站以及国际空间站***计停留了 879 天。 在这段时间中,他以每小时 28 000 千米的速度行进。考虑到上述两种原因引起的时间膨胀,如果他一直待在地面上的话将会比现在老 0.02 秒。 这使得帕达尔卡成了人类 历史 上最伟大的时间旅行者,他向未来旅行了 1/50 秒。 白洞与虫洞

如果说黑洞是一个你永远无法从中逃离的存在,那么白洞就是你永远无法返回的地方。 黑洞只进不出,而白洞只出不进。不过目前,白洞还只是理论性推测,只存在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推导中。 物理学家们在考察黑洞中的物体接近奇点时会发生什么的问题时,便会出现「白洞」。 新西兰物理学家罗伊·克尔(Roy Kerr)在 20 世纪 60 年代时提出,黑洞中的奇点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环。 通常情况下,一个撞入奇点的物体会被奇点从时空中抹去,但是如果克尔环(克尔提出的这个「环」)存在的话,它就能毫发无损地穿过去。 那么,这个穿过克尔环的物体去哪儿了呢? 克尔根据爱因斯坦方程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它会进入一个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的隧道,然后在另一端被白洞「吐」出。 有些人认为物体从白洞出去之后到达的仍然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内部,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物体此时已经处于另一个宇宙中了。 无论哪一种说法是对的,由于白洞只能出不能进,这个物体都无法再通过白洞回到原来所在的地方。 爱因斯坦–罗森桥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虫洞。这个名字来源于虫子在苹果中运动时做出的选择,它既可以选择从苹果的表面爬到想要去的地方,也可以选择在苹果内部穿行一段更短的路径。 我们常常在科幻***中见到作为时间和空间上的捷径的虫洞。确实,虫洞的物理特性表明我们也许可以借助它回到过去。 但是,如果它们存在的话——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设——它们可能很不稳定,并且很快就会关闭。

时空可能会以图中的方式弯曲,此时会出现一条捷径,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时间旅行 所以,就目前掌握的情况而言,白洞和虫洞只是数学上的有趣推论,倘若有一天我们真的找到万物理论,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霍金辐射

作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终其一生都在钻研黑洞的奇异特性。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黑洞会在被称作「霍金辐射」的效应下逐渐蒸发。 物理学家知道,看似空旷的宇宙不可能真的是空的。宇宙不断地将能量转化为一些成对的粒子,它们就像灰姑娘的马车一样,很快就会消失,否则就违背了物理定律。 而霍金天才般地将这一过程放到黑洞的***视界上。 他想象出的场景是这对粒子中的一个落入了黑洞中,而另一个在外面,由此它们就再也无法一起成对消失了,于是一个被黑洞吸收,另一个则逃到无边无际的宇宙中。 这个落单的粒子在向外逃逸时会吸收一部分来自黑洞的能量,而它带着能量向外传递的过程就是霍金辐射。 但是带走的这些能量对于黑洞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一个黑洞需要 2 000 亿亿亿亿亿亿亿亿年才会完全蒸发,这个数字是 2 后面有 67 个 0! 也就是说,黑洞并不完全是黑的,它们会以霍金辐射的形式发出极为微弱的光芒。 万物理论 史蒂芬·霍金在黑洞通过霍金辐射逐渐蒸发的研究中结合了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量子力学——微观尺度下粒子运动的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对于黑洞这样一个独特的物体来说,这两种理论都很重要。通常情况下,对引力以及行星的公转轨道进行计算时不需要考虑量子力学;同样,解释原子的运动规律时也不需要考虑引力。 但黑洞是不一样的,当恒星发生坍缩时,大量物质被塞进了一个很小的空间中,引力突然在原子大小的尺度上也起到了作用。 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引力是如何由弯曲的时空引起的,如果严格按照这种说法,是黑洞将弯曲的时空成了一个叫作奇点的东西。 但是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对于一个物体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量子力学的规律对于一个比原子还小的空间来说还有效吗? 物理学家们非常重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成一个理论——一个可以用于解释宇宙万物的通用框架,从最小的亚原子粒子到最大的超星系团全都适用,这就是万物理论。 然而,物理学家在这条 探索 之路上屡屡受挫。这两种理论就是不太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们是完全不兼容的,对其中一个理论的应用会产生与另一个理论的不可调和的分歧。 而这促使物理学家们开始 探索 更加极端的可能性,其中包括 探索 更多的维度——而非我们熟悉的三维时空。 (超)弦理论与圈量子引力

近年来,由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热播剧《生活大爆炸》中那个与 社会 格格不入的天才谢尔顿·库珀(Sheldon Cooper)高涨的人气,弦理论已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物理学家试图统一量子力学和万有引力、 探索 万物理论的方法之一。 这一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由很小的弦发生振动构成的。 就像用不同的方式在乐器上拨动琴弦会产生不同的音符一样,这些弦的振动会创造出各种亚原子粒子。而把这与超对称性理论相结合,就有了超弦理论。 弦理论的研究者可以使用这一模式来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在一起,但是他们的方程只有在空间有 9 个维度时才成立。 这些物理学家为了解释为什么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是 3 维的,提出其他维度蜷缩到了微观世界中,我们无法观察到它们。 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些维度真的存在,也无法证明超弦理论不只是一个存在于数学推导中的幻想。 在《生活大爆炸》的前几季中,谢尔顿有一个死对头叫作莱斯莉·温克尔(Leslie Winkle),她的研究重点是圈量子引力论,这是另一个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 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是一种连续的结构,当它被大质量物体弯曲时会产生引力。但是在量子力学中,没有任何东西是连续的。 在圈量子引力论中,时空量子也是不连续的,而是由一些闭合的环编织而成的结构,就像羽绒被一样。 起初,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整全的编织物,但是在显微镜下你会发现它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独立的针脚组成的。 在圈量子引力论中,时空并不是平滑的,而是呈颗粒状,这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进行验证。 天文学家正在观测并研究来自遥远星系的光,验证其是否在传播过程中被这种时空结构所改变。

或许说是真的有神,只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条件并不能探测或发现他们的存在。因为宇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只是一个神秘的词语。尽管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孕育成长,可是直到如今人类对于宇宙的知识十分匮乏,即便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取得很高的成就,可是宇宙的秘密,我们依旧知之甚少,很多宇宙的秘密,人类根本没有办法了解。

大家都知道我们存在的空间都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宇宙目前一直在膨胀,既然是能够膨胀那就说明宇宙之外必定有多余的空间可以容纳宇宙的扩张,并且这种膨胀速度是人类永远也无法想象的,无论我们用什么天文望远镜都是无法观测到宇宙边界的。目前科学是无法验证平行宇宙的存在,也探测不到宇宙的边界,或许将来人类发明了曲率引擎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

科学家猜想宇宙之外还有其它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别的宇宙可能刚发生完宇宙大爆炸,也可能别的宇宙的年龄比我们的宇宙还大,又或者许许多多的宇宙其实都是平行宇宙,在每个宇宙中都有和我们一样的人和事物,只不过他们和我们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宇宙中是否有神的存在就像人死了会去哪里一样,没人能告诉你答案。因为没人见过神,有神论认为神在另一个世界等你,有神论认为是神有意无意的创造了宇宙,无神论认为宇宙本来就有基础,自己蹦出个宇宙来,宇宙中可能真的没有神,但平行宇宙有,多重宇宙也有。